正是因为府里头的事情太多了,方明朗择业的时候也不敢往远了走,京城这边人多事多,关系盘根错节,不是个好待的地方,方明朗就把目光放到了京城周边。

    桐县,离京城不远,是个大县,有将近三十万的人口,而正在任上的知县,也是位老熟人——周熠,就是当年在皇家书院教书的周探花。

    方明朗和齐誉在皇家书院的第一堂课,就是周熠上的,之后方明朗他们虽然离开了皇家书院,但跟这些先生们的交集并没有就此结束,由齐誉出面联络,先生们整理的教辅材料,可是经由仙剑出版社火遍整个大周。

    当然先生们也由此赚得盆满钵满,彼此双赢。

    周熠之前在翰林院任职,一年前才来到桐县,虽然都是正七品,翰林还是京官,知县只能算是外放了,自古就有京官比外放官员高半品的说头,不过周熠还真不是被排挤出京的。

    在京城熬资历不容易,外放更容易攒经验,更何况还是外放到桐县。

    在大周,最好攒资历的地方有三处。

    一处是边境,那里生存环境恶劣,而且要跟外族人打交道,艰难的同时也容易出成绩。

    第二处就是南边,尤以江南为最,那里经济发达,商业繁荣,轻工业正处□□速发展的时期,当地的官员比较容易出头。

    最后一处就是京城周边了,来自于朝廷的资源更多,做出成绩来也更容易被朝廷看到。

    周熠到桐县当知县,如果干得好,说不定很快就能升上一到两级,更何况对于实干家们而言,在翰林院待着远不如外放做官,能在干事儿的同时,积累经验,为将来干更多的实事做准备。

    方明朗选择去桐县,既是因为桐县离京城近,也是冲着周熠去的。

    他曾经的这位老师,是个典型的‘实干家’,如果说以前在杂刊上发表的那些文章还只能算是喊口号的话,那这一年多在桐县的成果,就足以说明他这位老师不是个光说不练的假把式。

    一年就足以能看出很多东西了。

    方明朗在去之前,特意给周大人写了封信,当然不是用来走后门的,而是为了提前告知。

    他是应征去做一名小吏,又不是想要去做官,没有去盯着那个九品主簿的位置,更何况他还不是举人,还不够格做官。

    应征小吏的考试,方明朗还是很有把握能通过的,无需走后门。

    至于具体分配到哪个位置上,那就要看几位官员的想法了。

    要出发去桐县,府里这一档子事儿首先得安排明白了,家务事用不着他管,有几个管事儿的在,母亲早就已经安排好了。

    他要管的主要是祖母、外祖父和几个弟弟妹妹。

    祖母年纪大了,正是需要儿孙陪伴的时候,以前他每隔一天会过去陪祖母用晚膳,等他去了桐县,一旬才能回来一次,他不在的时候,陪祖母用晚膳这事儿就交付给方明晰了。

    外祖父那边的好说,老人家不爱在京城待着,嫌不清静,更喜欢住在城外的庄子上。

    庄子上不缺新鲜的食材,方明朗总是会送些书过去,都是一些杂书,有仙剑出版社的杂刊,有一些游记,还有一些文笔不错的话本。

    外祖父尤爱神话传说类型的话本,但凡市面上有的,基本上在外祖父那儿都能找着。

    方明朗交代了出版社的人,下次再搜罗到这样的书,别再送到他那儿了,直接送到方明晰这儿,由二弟拿去给外祖父。